余秋雨的散文:安静之美

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被称为文化散文-1

安静之美(节选)

作者:余秋雨 主播:温晓萍

安静之美.mp34:13
来自四季风

有一种美,可称之为安静之美。可惜任何美学著作都没有说明:这种安静,是辛苦抵御的结果。

公元四〇五年,四十一岁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检查工作,命他应束带见之。陶渊明想,自己勉强做官,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却要承受如此屈辱,便决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立即辞职回乡。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名传千古的安静之美。可见,这种安静之美,正是陶渊明抵御那个规矩、那个官职的结果。

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被称为文化散文-2

但是,这只是抵御的开始。公元四〇八年,一场大火把陶渊明的家彻底烧毁,全家只能住在一条船上。后来虽然搭建了住所,但生计却越来越艰难。他曾用诗描述道: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可见,为了固守安静之美,还要抵御灾害,抵御贫困,抵御饥饿。

很多年后,一个江州刺史亲自到陶渊明家探访,这位刺史看到又饥又病的大诗人躺在床上,就说:贤者处世,如果天下无道就隐潜,如果天下有道就出来。现在天下很文明,您为什么把自己弄得那么苦?

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被称为文化散文-3

陶渊明听了很生气,说:我不是你所说的那种贤者,因此也没有你所说的那种志向!连刺史带来的粮食和肉食,都拒绝接受。

你看,这又要抵御更多的东西了:抵御贤者的称呼,抵御文明的说法,抵御饥饿中的食物。

千古安静之美的创建,容易吗?

没有那么多的抵御,就没有那么多的安静。没有大抵御,就没有大安静。

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被称为文化散文-4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

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被称为文化散文-5

温晓萍,原大连话剧团演员,现任大连中山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金奖)。具有近30年舞台朗诵经验。

来源:四季美文(sijimeiwe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