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司马南频道 亭晓
乌克兰危机爆发两个月后,欧洲仍在为其影响所害。
美国是一个优秀的“离岸平衡手”,它通过支持北约自1999年开始的五波东扩行动,最终点燃了俄乌冲突的导火索。即使在乌克兰危机期间,美国也还在煽风点火,加剧紧张局势,这些都给欧洲的和平与发展蒙上了长长的阴影。正如英国前国会议员乔治·加洛韦(George Galloway)所说:“就像美国准备让乌克兰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一样,到最后,它也准备让欧洲人流干自己的血。”
亚洲必须吸取欧洲的惨痛教训。美国正在亚洲兜售其“印太战略”以在亚太地区建立另一个北约组织。如果美国人的这一计划成功了的话,亚太地区的地区和平与繁荣将受到威胁。幸运的是,大部分亚太国家都能够对美国这一战略背后隐藏的霸权思维保持清醒。
美国计划在亚洲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安全制度,这一制度中所有的东盟国家(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成员都是美国的卫星国。从其深入骨髓的二元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对抗出发,为了打造其专属的活动圈子,美国不断强化“五眼联盟”伙伴关系、“四国对话机制”(Quad)、“奥库斯”(Aukus)协议及其他的双边军事同盟。
图源:SCMP
尽管美国声称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但其行动与东盟一体化和东盟的印太展望却背道而驰,进而对东盟主导的区域合作平台产生了威胁,使东盟国家面临在区域合作中被边缘化的风险。这些伎俩不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而只会在全球范围内激化集团对抗和意识形态冲突,进而颠覆现行的国际体系和秩序,挑起新的“冷战”。他们的行为是不会得到支持的。
美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 图源:SCMP
在亚洲国家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同时,美国还不断加大自身的军事存在,企图将亚洲变成火药桶。
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多年来在亚洲的行动:
- 美国通过投资“太平洋威慑倡议”(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加强其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能力。这将加强各国的前沿部署,但也会引发军备竞赛。
- 美国放宽了对地区盟国的军售和国防贸易限制,并在核扩散的风险下同意通过强调“综合威慑”来出口核潜艇制造技术。
- 美国在东海和南海举行的联合军演加剧了地区紧张关系,是对地区事务的干预。
- 美国派出军舰和飞机进行密集的近距离侦察,以“航行自由”的名义入侵他国领海和领空。
- 美国一再炒作“南海争议”,损害了地区国家落实《各方行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和制定《海上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 in the sea.)的努力。
- 美国还越过了台湾问题的红线,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都表明美国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最大破坏者。
图源:SCMP
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决不能让它成为可能重演乌克兰危机的大国博弈的舞台。亚洲国家应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地区和平稳定,反对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防范“印太小圈子(Indo-Pacific coterie)”,抵制美国搅局。
图源:SCMP
今年,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将分别担任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论坛的轮值主席国,标志着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全球大家庭期待亚洲国家在多边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亚洲国家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弘扬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亚洲价值观,倡导多边对话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
中国始终将东盟置于外交议程的重要位置,为建设东盟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东盟—中国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领导人一致同意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彰显了中国—东盟关系在区域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东盟已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21年,中国—东盟贸易增长了28.1%,延续了两国经济合作的强劲势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年初生效以来,也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发展新动能,追求高质量发展,将为东盟、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提供强劲动力和巨大利益。
图源:SCMP
面对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复杂格局,习近平主席上个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是中国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维护地区和平的方案。这一倡议不仅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也符合东亚区域合作的精神。中方愿与地区国家一道,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捍卫以东盟为核心的地区合作框架。
地区国家应携手构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新格局,走出一条为了所有人、由所有人共建、属于所有人(for all, by all, and of all)的安全的亚洲之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