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经典:家乡的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个秋天来的很快,走的也匆匆,我还没有好好感受它独特的美,它仿佛已经被凛冽的寒风给驱逐走了。故乡住在每个人的心中,是我们恒古不变的回忆。当浪漫遐迩的秋天邂逅家乡卓尼,那将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

卓尼——位于洮河之滨。素有“藏王故里、洮砚之乡”之称,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阡陌交通,风光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这里最真实写照。这里的秋更是美得让人睁不开眼,秋天走在卓尼的街道,你便会发现这里不仅有着广阔美丽的高原风光,还拥有着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风情,可以说这里是无数人梦中的天堂。

天空秋高气爽,地面上落叶潇潇,轻拾一片落叶,你便会嗅到整个秋天的曼妙,在圣境天堂般的卓尼,街道上弥散着沁入心脾的酥油香,猛嗅一口让人温暖惬意,街头小贩的叫卖声尤为亲切,和谐而美好的一天就从此刻开始了。藏传佛教寺院中传出的辩经声随着炊烟一同升起,空气中弥漫着袅袅炊烟,耳畔辩经声余音绕梁。禅定寺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着,庄严而肃穆的朱红色建筑,总会让人心生敬意,你若在初秋的清晨,来这里顶礼膜拜,那种与生俱来的敬畏之心便会跃然纸上,用手轻轻抚摸墙面,总会感受到它那神秘而又幽远的沧桑。看着寺中的那些神秘且威严的唐卡壁画,总有一种雀跃但又庄严的厚重感,看着墙画,想起那些有关历史,有关民族宗教古老的传说。在秋风萧瑟的卓尼街头,展开双臂,轻轻闭眼,猛吸一口新鲜空气,你便会感受到洮河源头传来久远的召唤,浩浩汤汤,从远及近,滚滚而来;听,那是转经廊外默念着的六字真言;看,充满信仰的人们匍匐在路上、磕着长头的长者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寺院里连绵不断的暮鼓城钟声,那是风的呼唤,更是我们每一个藏族人的信仰。随着经幡在微风中的每一次转动,便是我们的一次心灵祈祷,转经筒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玛尼石上写满我们对未来的期盼,每一条哈达都寄托着几辈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卓尼,是人洗涤心灵的净土。每时每刻我都无不感受到诵经者的虔诚,这里,百姓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每一位人,每一株草,每一汪清泉,都总能让你将被生活摧残的心灵得到解脱,不受尘世的束缚,只做自己,呼吸着夹杂藏香的空气,聆听着悠扬且神秘的诵经声,这一切都仿佛穿透了自己的灵魂,洗涤着喧嚣的心灵。往日积蓄的各种忧虑此时也仿佛被荡涤的一尘不染。尘世的人们总被欲望蒙蔽双眼,追逐名利,总是执念太深,总是怨天尤人,奈何缘起缘灭终有时,宁静方能致远,看淡所有的爱恨情仇,忧怨别离;相信我,在这里,你总能领略许多人生哲理。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但在这儿可以回归自然、忘记烦恼;这里你读不到车水马龙无限繁华后的悲凉,但是在这儿你可以宠辱不惊、乐在其中。喜欢卓尼,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景致,更喜欢这种恬静祥和,这种归于自然的生活,像极了陶翁追求的桃花源。在这个地方甚至没有烦躁,没有揪心,亦没有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目光所致之处皆是清澈的眼神,虔诚的信仰,和谐的人民,这里的淳朴善良深深地触动着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这里,有最朴实的卓尼人民。这里,有最多彩绚丽的民族服饰。这里,有最浓厚的宗教情怀。初秋,走在滨河路上,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吹着微凉的河风,看着滚滚而过的洮河;回到家中,老人此刻在做着针线活儿,听她口中永无止境的呢喃,似乎是在回忆着她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时光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沧桑的印痕,但睿智却在她灵气不减的眼睛里闪着不灭的光,她始终信仰勤劳总会有回报;这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无比的诱惑,幸福原来就是一瞬间的事,此刻我仿佛拥有了全世界。这里你可以无忧亦无虑,活得恣意又洒脱,奔跑在乡间田野上,与自然来一次最热烈的相拥。

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躺在辽阔的草地上,听耳边的呼呼风声,看扬起的牧鞭一次次抽缺太阳,远远的斜坡上仅剩的一抹垂绿在秋风里荡漾着,淘气的羊群像白云一样漂浮在上面,弓下的脊背驮起了宁静的黄昏,落日余晖扫过大地,忙碌了一天的卓尼人也将回到自己温暖的港湾。

2020年10月17日

杨文林,男,1980年9月生,1999年12月参加工作,现在国家税务总局卓尼县税务局工作。

散文经典:家乡的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