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进升当兵退伍后,一直在城里经商。一次偶尔回家探亲,意外发现家乡大片良田闲置了。他是过来人,知道粮食的珍贵,更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亲历学大寨改造田地的艰辛。望着眼前闲置的田地,顿感痛心和惋惜。回城路上,带着许多疑问,苦苦思索。仿佛那片闲置田地,像电流击中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
回到城里,那片闲置田地,就像影子始终在他眼前晃荡。他心事重重,忧心如焚,似乎那片闲置的田地,知道他经商的根基产生了动念,无时无刻地捉弄着他。站在弃商务农的十字路口,他徘徊,犹豫,怕入错行,怕亏空一生的积蓄。一个开拓者身上,总是夹杂着咄咄逼人的冒险精神。优柔寡断,举棋不定,不是他的为人。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较量,最终做出弃商务农,回归田园的决定。
三月,他迎着春风,踏着春光,风尘仆仆,不辱使命,来到生他养他的故乡。站在荒野上,望着一马平川的大地,他的心充满阳光,仿佛希望的田野,给他勇气,给他信心和力量。他不假思索地顺手划了一个两千多亩的圈。那圈,仿佛邓小平手下的深圳珠海,必将赛先成为当地崛起的粮仓。说时迟,那时快,一贯雷厉风行的他,一口气与村民签订了五十年的经营承包合同。
两千多亩的闲置田,犹如一张空白的纸,把它打造成现代农业生态园,谈何容易。经初步估算需要资金一千万元,这个天文数字,无疑让他头痛。找亲戚朋友借,朋友找借口拒绝。找银行贷款,银行要抵押担保,碰了一头的包。原本信心十足的他,没想到筹款是那么的不容易。不过还好,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凑足了这个数。

燕子在空中盘旋,布谷鸟在催耕。一年四季在于春。俗话说:春不种,秋不收。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为赶季节,他积极筹备种子化肥农药,租赁勤耕机,旋耕机,栽秧机…… 当你途经那片承包田,你会看到,排水的,耕田的,播种的,栽秧的……热火朝天。举目眺望,天上莺歌燕舞,地下人头攒动,田间农机穿梭,地上马达欢唱,像一幅巨大的动漫画。
时光像个魔术师,眨眼把绿意盎然的春,变成硕果累累的秋。姚进升承包的那片闲置田,改变了昔日的荒芜,披上了金色的外衣。那齐刷刷的稻子,颗粒饱满,黄澄澄的一片。在秋风吹拂下,翩翩起舞,芳香四溢。望着丰收在望的景象,他喜泪盈眶,心中荡起兴奋的涟漪,仿佛给他往后拓展规模生态园建设,注入了强心剂。
企业家是永远不会满足现状的。他要做大做强,拟出一揽子发展计划,由单一的种植水稻,拓展成种植瓜果蔬菜,垂钓休闲,餐饮及旅游观光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拼搏下,一个现代农业生态园,悄然崛起。蔬菜,草莓,生姜,桃李,葡萄园,牡丹园,不同的季节,吐露着不同的芬芳,把生态园装扮得美轮美奂。
生态园虽初见规模,但效益没有同步增长,反而出现亏损。由于前期投入步子迈得太快,种植果树回报周期长等原因,造成资金断链,导致企业举步维艰。墙倒众人推。银行见企业不佳,催着还本付息。从前的酒肉朋友,上门逼债,员工离他而去。姚进升彻夜难眠,凝望着夜空中的星星,星星不语。只有瑟瑟秋风,吹落他冷冷的眼泪,独自体会着亏损的滋味。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姚进升一筹莫展之时,迎来了一场战友会。他心里清楚,深圳,广州,上海战友都很富有,如果能得到他们支持,生态园就一定能够盘活。他把握机遇,不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积极主动找战友聊天,大谈目前遇到的困境。与其说是一场战友会,不如说是一场融资洽谈会。战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那援助,仿佛化着浓浓的战友情,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战友的援助,犹如新鲜血液,流淌在企业的脉络里,营运很快恢复了常态。随时间推移,那些见效慢的桃李,葡萄和牡丹日趋成熟,逐步产效。姚进升的好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他望着勃勃生机的生态园,仿佛看到未来的曙光和憧憬,做大做强的愿景,又在他脑海里萌发。那颗初心,就像生态园连绵起伏的稻谷,在涌动,涌动……

在他看来,企业流动资金犹如人的心脏,资金断链,心脏就会停止跳动,企业就会死亡。因此,他想出“以工哺农,工农互助”的妙招。都说酒的利润大,于是,他把挣来的钱兴建了一座小酒厂,用自产的大米来酿酒,把产品转化为商品。没想到,他这招还真管用。村民们看到由粮食酿出的米酒,都喜欢喝。他采取滚雪球的方式,酒厂越办越大,由起初生产散装酒,发展成瓶装酒,再到精品包装酒,一路向好,前来买酒的人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
最近,我与他提及到创业的事,他这样轻描淡写地对我说:“ 我对家乡的田园有种特殊的热爱,回归田园,落叶归根是我多年的夙愿。我要在这块土地上,多种粮食,造福人类,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为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尽点微薄之力。” 他虽没说出创业的艰辛,但他那沧桑的脸,却无法掩饰曾经遇到的苦难。
鲜花得来不易,汗水不会白流。如今的生态园,像璀璨的明珠点缀在家乡的大地上。姚进升满面春风,那灿烂的笑脸,仿佛一束带露的鲜花,绽放在回归的田园上。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