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推荐10篇

故乡的路有很多条。儿时,我最喜欢的路,是通往村南莲花河的大路。路旁,有田野,有鲜花,有蝴蝶,有蜻蜓,有童年的笑声与稚嫩的脚印。

小时候,每当周六、周日我们都要经过这条路去南河。南河离村子大约有四五里路,那儿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大多走着去,有时也骑自行车。通往南河的路是村中主干道之一,不过是泥土路,正像别人所说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夏日晴朗的时候,我们一帮五六个八九岁的孩子,吃完早饭,约好去南河看荷花。说是看荷花其实啥都干,抓蜻蜓、钻树林、挖野菜等。即便在河边玩水儿,也不敢往深处去,更没有人敢去深处采荷花,因为大人们曾告诉过,河底是陷脚的。是真是假,反正我们不敢涉足。

平时,我们去南河,不慌不忙,晃晃悠悠,离了歪斜,就是不好好走路。一看到路边草丛里有没有蝈蝈、青蛙,野花也要采。要不就专门走牛蹄坑上,寻找不一样的感觉。

雨天,这条公路别说孩子们犯难,就连大人也愁得慌。步行还能走,若骑自行车都得扔进路边草丛里,那大黄黏泥,粘在自行车的轱辘上走一步抠一步,最后只得放弃,四五里滑滑擦擦的路得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无论路怎样难走,儿时的好奇心和好动劲儿是挡不住的。南河的路是童年的路,一路坎坷,一路歌,记忆留存牛蹄窝儿。

散文推荐10篇

结婚后,我对自家门前的那条水泥路也情有独钟。先前是砂石路,比村里其它街道要好些,高些。这多亏我家前院的陈大哥,组织大家义务修了这条路,无论下多么大的雨,都不会粘车子,粘脚板,还引来别街人的羡慕。

那是在2015的时候,国家落实扶贫政策,给村里修上了水泥路。村土路永远退位,笔直的水泥路闪亮登场。施工人员说,我们门前这条路是最直的,这缘于我们几户邻居自觉不乱扩、不乱栅的结果。

漫步这条路的这头儿到那头儿,感觉像是儿时过年穿新衣那样新鲜、好奇、幸福。路面比先前高了许多,走在上面,不仅养脚,还养眼、养心,很有明星走梯台的感觉!

记忆里的那条路,靠近我家那面儿,刻着一行小字,走近看清:张杰、周笔畅、李宇春、邓紫棋、茜拉还有几个英语字母,这些都是“超级女生”的歌星,很是惊讶,这是修路民工写上去的。他们不只是满身满脸泥土,皮肤黝黑,天再热也不戴凉帽的,只会干活的民工,他们还是精神生活富有者,也有爱好和追求!

散文推荐10篇

曾记得,邻里们为他们送来新抽的井拔凉水,还有黄瓜,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全村安上了路灯,整个村子旧貌换新颜,一下子精神起来!人也开始活跃起来,三三两两,在漫步,在谈笑,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安逸。

离开故乡多年,进了城里。故乡的路,一直在记忆里,从未走远!


审阅:裴群枝

简评:文章通过叙写路的变化,再现了昔日路的状况。虽然儿时通往村南莲花河的大路坎坷泥泞,却给自己带来了快乐,欣喜无比。成年后,家门前的土路铺上了砂石路,虽不平坦,却遭人羡慕,令人振奋。再后来,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实,门前的砂石路变成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更是让人感到美好与安逸。表面上看是写路,实则是写故乡的变化,突出了中心,深化了主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