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随笔:美国开始动手了

伊朗原司法部长、强硬保守派的派的莱希,日前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成为该国新一届总统。与被西方称之为温和派的现任总统鲁哈尼不同,莱希拒绝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更不允许伊朗在地区政策和导弹问题等领域上,与美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所以,有分析认为,莱希的上台,就是美国新的噩梦。

莱希更加强硬的对美政策,可能会打乱美国在中东的军事部署计划。实际上,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之所以急于重返伊核协议,不是想放弃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而是与美国所挑起的大国竞争战略有关。

为了增加在与中俄竞争中的胜算,美国的中东战略近期正进行一次大调整,也就是希望将中东的一部分兵力,投入到军事对抗中俄的“战场”上。这就需要拜登通过缓解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减少伊朗与美国中东盟友之间的敌对情绪,拜登只能这样做,才可以放心将中东的一部分军事资源,用于对抗中俄的领域上。

司马南随笔:美国开始动手了

另外,美军在阿富汗已经呆不下去了,他们撤离后,美国在阿富汗所扶植的所谓“民主政权”,将会因为失去美军的保护而危在旦夕。所以,美国就想通过重返伊核协议,增加对伊朗的约束能力,以此作为筹码,即便无法让伊朗支持阿富汗所谓“民主政权”,但至少可以阻止伊朗对塔利班的支持。

所以,拜登在重返伊核协议问题上,可谓是志在必得。不过,由于国内保守势力的阻挠,让拜登在重返伊核协议过程中一路跌跌撞撞。就因为拜登无法履行对伊朗解除制裁的承诺,以至于美伊两国之间的分歧巨大。因此时至今日,美国与伊核协议签署国虽然经过多轮磋商,但其重返伊核协议的希望依然渺茫。

鲁哈尼在位时,有心想通过美国重返伊核协议、以换取拜登取消对伊制裁,但也都无法消除美伊之间巨大的分歧,莱希上台后就更没有指望了。他虽然愿意继续就美国重返伊核协议问题,与其他缔约国展开进一步磋商。不过,他对美国所开出的条件却更加苛刻。

司马南随笔:美国开始动手了

毕竟,莱希已不再指望能够通过维护伊核协议,以换取美国解除对伊制裁了。相反,他在日前所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公开给美国提出更加苛刻、甚至具有某种羞辱性的条件:美国重返伊核协议他不反对,但前提是美国必须全部解除对伊制裁、以及向伊朗政府和国际社会做出保证,今后不再退出该协议。

相比于莱希带有某些“羞辱性”的对美外交不同,伊朗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仍延续前任的友好合作方向推进。据《参考消息》报道,莱希在谈到对华关系时表示,我们无疑将和中国建立更加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以来,我们各届政府都一直在寻求发展对华关系。我们今天的对华关系很好,两国合作潜力巨大。

伊朗想要在与美国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中俄这样友好国家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中国,不久前与伊朗所签署的一项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一旦全部付诸实施,将会成为伊朗在美伊对抗中获得最后胜利的资本。所以,不管伊朗国内政治环境如何变幻,但中伊友好关系将不会受到任何政治因素所影响。

司马南随笔:美国开始动手了

美国再次吃瘪,拜登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外界不得而知。不过,就在莱希刚刚当选新一届总统之际,伊朗又遭恐怖袭击了。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3日上午,伊朗安全部门在该国厄尔布尔士省首府,挫败了一起针对伊朗原子能组织一座大楼的破坏行动。据悉,此次袭击活动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伊朗安全部门对这起破坏活动的调查正在进行。

针对伊朗的袭击行动,近年来时有发生,尤其在因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导致美伊关系极度紧张期间,这种针对伊朗核专家、军政要员等重要人物的袭击活动,就变得越发频繁。

司马南随笔:美国开始动手了

事实证明,近年来几乎所有针对伊朗的袭击活动,幕后黑手无非都是以色列,而且,或多或少都与美国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此次针对伊朗原子能组织大楼的袭击行动,虽然肇事者及其幕后黑手的身份仍未被公开,但最大的嫌疑肯定就是美国或者以色列。

在新总统即将上台、并采取更加强硬对美政策的敏感时刻,伊朗原子能大楼就遭到袭击,这绝非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更像是某种报复行动的开始。所以说,尽管伊朗国家安全部门成功挫败这一袭击活动,但随着新总统的上台,伊朗与美国、以色列之间的紧张关系将进一步恶化。而刚刚发生的袭击事件表明,伊朗与其对手之间新一轮更为激烈的暗战,似乎已经拉开了帷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