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好养生
作者:黄企生
一位智者说: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深为同感。
走过半生,看过万千红尘,经历过各种人情冷暖,忽然明白:
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快乐和幸福与财富多少没有绝对关系,而与精神世界的富足有直接的关系。
尤其是到了人生的下半场,对生命的感知越来越深,对应该得到什么和舍弃什么越来越有切肤之感,越来越体会到简单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高级的养生。
古人云:层次越高,人越简单。”
简单并不是指吃一个菜,穿一件衣服,舍不得花钱,而是放弃无效的事情,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人活得通透,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快乐与幸福。
一是处世简单。
有位作家说过: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圆滑为人,也不是过分的世故,而是拥有一颗如水般柔软的心,善良而不张扬,简单又真诚。
网络上有一个故事:
钱钟书与杨绛初见时,钱钟书直接就说:
“我没有结婚。”
杨绛听完后也很吃惊,想着这个人怎么直接,口气如此的坦荡。
随即也大大方方的说到:
“我也没有男朋友。”
俩人如此直白的对话,成为一段佳话。
而当时杨绛还有一位非常有名望、年龄相仿的痴狂追求者。
得知钱与杨恋爱后,仍不死心,还是对杨绛苦苦纠缠,想通过做朋友发展为恋人。
虽然杨绛对此人的学术才华很敬佩,但敬佩管敬佩,感情管感情,一点不拖泥带水,三下除二,很快非常诚恳地拒绝。
杨绛当断即断,一点不犹豫,快刀斩乱麻,不仅没有损坏与那名追求者的友谊,相反成为终身的好朋友,俩人的友谊始终如一。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如此,也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
很多时候,不能藏着掖着,就是简单明了,当说则说,当明则明,当断则断,如果小心翼翼的试探,羞羞答答地糊下去,搞那么多弯弯绕,表面看似风平浪静,既不得罪人又能让人接受,实际上天下哪有“甘庶两头甜”的美事,很容易滋生和埋下了隐患和定时炸弹,一旦积重难返,就要引爆炸响,弄的身败名裂、无法收场。

恩将仇报的悲剧,十有八九就这样发生的。
切记:
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当拒不拒,容易弄巧成拙,其结局往往是痛苦不堪、两败俱伤,甚至招来祸端!
人往往最大的悲哀,把自己隐藏、伪装起来,自己把自己害苦害惨,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这样的后害药,应当力戒。
所谓大道至简,就是人与人的相处不需要互相设防,不必各自留一手,弄得云里雾里,活得很累,而是贵在真诚,清澈见底,以心换心,这样一定轻松愉快。
二是物质简单。
现代人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有个通病,以为拥有越多,就越幸福。
普遍喜欢追求琳琅满目,纷纷杂杂。
其实不然,幸福源于给生活做减法。
比如,买了一双新鞋,可能觉得如果有一件新衣服来搭配效果会更好,于是就去买衣服。
按照这个思路,就会接着去买挎包、耳环、项链等。
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哀,总是趋向积累、增加、升级和发展,很少期望降级、简化、淘汰和减少。
事实上,生活中渴望追求的很多东西都是无用的。
若过于追求,便会沉溺于其中,成为包袱和枷锁。
不仅会迷茫困顿,而且会失去自我。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想要,也就什么都得不到。
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幸福才会做加法。
生活中真正有用的东西,往往只占少数。
衡量幸福的因素,不是看拥有多少,而是看你敢于舍弃了多少。
对非必需的东西要敢于断舍离。
将家里超过一年以上不用的物品要分类,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要列出清单,设定时间表。
这是现代人必须直面和回答的问题。
如果真正跨出和走过了这一步,你的烦恼一定会减少,幸福指数会飙升。
“三七法则”告诉我们:
“只有将生活中的70%无用的部分剔除,才能将30%真正有意义的部分修到极致,那么你的人生一定充实富有,才有可能变成极致。
比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比拼的是质量和纵深化发展,与其追求更多的物质,不如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丰盈自己。
三是圈子简单。
有研究表明:
人一辈子的社交活动范围很小,人的智力只允许拥有稳定的人数是150人。
而这150人中,能在困难时,为你横刀立马、敢于挺身而出的却寥寥无几。
尽管你的手机里,名单一串又一串,真正遇事,你翻了又翻、想了又想,信得过、靠得住的,可能少的可怜,绝大部分如同陌生人没有两样。
所以,圈子不在于大,而在于精,在于管用,在于靠谱。
学会给自己的圈子做减法,和低质量的“朋友”说再见。
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自己路好了,朋友才会多。
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化蝶成茧,吸引更多更好的人脉资源,才汇集成群英荟萃的气场。
如果你不优秀、不出众,朋友圈最大也无用,只能陷于无限的低消耗之中,费力费神,不仅很难长进、修不到正果,而且极可能是赔本的买卖。
挤不进去的圈子不要硬挤。
没有“两把刷子”,即使硬挤进去了,一两次检验你,很快露馅,很容易淘汰出局。
与其挖空心思结交所谓高人圈子,不如放平心态、放手一搏,修为和精进自己,这才是成年人和成功者的必修课。
与其等风来,不如自己上青云。
这永远才是“王道。”
四欲望简单。
林清玄说: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有些人常常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欲望太多了,烦恼和焦虑也会随之而来。
而内心简单的人,不计得失,能够看淡和抵御物质所带来的诱惑,始终把欲望关在笼子里,不越雷池半步。
据史料记载:
曾国藩担任湘军首领,每年过手的银子几百万。
只要稍微一点小动作,就足够他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
曾国藩却俭朴得令人咋舌。
不穿绫罗绸缎,衣服鞋子都是妻子手工制作。
吃饭只吃一个菜,家里没有丫鬟,一切生活自理。
家里因为只有一条好点裤子,导致两个女儿外出时抢着穿,哭着给曾国藩诉苦。
曾国藩为官几十年,临终前,没有留给孩子一分钱。
很多人为此不解。
不知道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过苦行僧般的生活?
其实很简单。
因为相对于物质欲望的享受,他更重品德的修行、精神的满足。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一个人只有欲望简单,就能拒绝掉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不公平的要求。
只要看淡一切,不被欲望裹挟,就能感受到简单生活中所蕴含的幸福,收获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由。
所谓知足者常乐,一定是简化自己的生活,清空内心的负累,洞见幸福的真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