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勤劳的散文(歌颂勤劳的散文)

躬身深耕者,任何时代都是王者

作者:黄企生

小时候,就看过这样一张图片:

两个人同时钻井寻宝,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挖一点,见不到宝石,就赶忙换地方,接连换了好几个地方,依然挖不到宝石。

另一个人就盯着一个地方持续不断地深挖,如愿以尝挖到了宝石。

这个图片告诉我们:

只要认准方向,在一个地方深耕下去,才能挖到宝石,获得成功。

人生何不如此,深耕和专注是一个人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滴水之力能穿石,靠的就是深耕和专注的力量;

雨水之水难作为,只因力量太分散。

不聚焦、不专注、不深耕,无疑是人生败笔的一个主因。

无可争辩的许多事实表明,决定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也不是人脉,而是毅力。

网络上有个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一书非常火爆。

这本书颠覆了历史书籍容易枯燥无味的认知,在众多的历史书籍中光彩夺目。

连续5年列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突破1000万册,被中国教育学会列为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和中学生必读好书。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个普通的职员,以前几乎没有什么名气。

他一炮走红的背后,实际上经历了15年的文火慢熬。

5岁时,他开始阅读历史书籍,从此每天雷打不动,坚持苦读两个小时。

11岁时,他把《上下五千年》读了7遍。

11岁之后,他开始翻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等。

如此经年累月,他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最终熬得在明史这个领域出类拔萃、名声大振,令很多史学专家折服。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平庸和伟大之间的界限,其实就在于有没有一颗稳定的心、能不能静下来心来聚焦。

史料记载:

早年的曾国藩甚是浮躁,一点也不淡定,一刻也坐不住,有事没事,总是上街喝酒打牌凑热闹。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四、二十五日两天,京城刮起大风,曾国藩仍然“无事出门。”

回来后在日记中痛切反省自己:

“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第二天菜市口杀人,他又欣然前往看热闹。

可见,进入官场的当初,曾国藩心猿意马,完全管不住自己,一刻也静不下来。

后来,曾国藩从大儒那里得到唐鉴之后,逐渐改掉自己心神不定的毛病,开始努力成圣。

通过不断反省,不断地鞭策,把读书修身变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自律到了极致。

每日日记,一直坚持了三十年。

描写勤劳的散文(歌颂勤劳的散文)

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仍在记日记。

行军路上,抽空也要读几页书。

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坚持每天看书学习,从未拉下一天。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和专注,才有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

被列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至今被世人推崇。

朱熹曾说:

“欲当大事,须是笃实。”

集万力,破一点。

只要学会静下心来,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人生几乎没有什么难事。

哪怕你一生只干成一件事,也胜过你干一堆平庸的事。

人唯有认准了方向,一以贯之地坚守执着,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行而致远。

在大数据、云计算的今天,很多人被这种眼花撩乱、快速变捷的时代,搞得手忙脚乱,常常被牵着鼻子走,追赶这追赶那,这山望着那山高。

虽有心追赶,但很多时候无心成就。

为何往往不仅没有赶上时代,反而被时代抛弃你没商量。

这也许是现代人的通病,哪个行业赚钱就往哪个行业涌,很少沉下心来在某个领域深耕,导致与成功无缘。

网上讲有个年轻人喜欢数学,大学攻读数学专业,毕业后在数学领域已经小有成就。

但由于数学属基础研究领域,即使出成果,但赚钱仍很少。

见金融投资行业形势一片大好,无数年轻人投身其中。

他心马上动了,调转枪口,立即重新换“赛道”。

放弃了在数学领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的机会,转行改做了金融行业。

可他非专业出身,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并非想象中的成功,在陌生的领域几乎是零进展。

许多同行早就远远把他甩在后面。

而此时,大数据、云计算却悄然兴起,成为最抢手的行业。

这些耀眼的行业,恰恰都是以他所学的数学为基础的,如果他不随风追逐,不放弃自己的专长,不错失良机,在数学领域里继续锲而不舍,极有可能把它做到极致。

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错失机遇,同成功擦肩而过,毛病就出在没有定力,盲目追风,这山望着那山高,舍强求弱,反而让自己擅长领域半途而废,导致优势怠尽、强项付之东流。

曾国藩针对自己早年不专注的毛病,反省后给自己弟弟写信说:

“凡作事,就应该专注一事。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所以,再次告诫我们,人生在世,有恒心,能专注才是头等大事。

人啊,真的不怕万事通,就怕一招绝。

你一招绝了,不是一个人、一群人围绕你转,往往威力无穷,最后有可能全世界都围绕你转。

这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一个点上、一件事上、一个领域深耕细作、达到高峰、做到极致的功力魅力。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任凭多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标上,定能有所收获。

人如果什么都做,什么事都想插一杠子,一事无成,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最明智的选择聚焦于一个领域,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专家,而不是什么都干的“通才。”

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条战线,离开了你,玩不快、玩不好,甚至玩不转,那你一定是无与伦比的强者赢者。

躬身深耕者,任何时代都是王者。

真的是亘古不变的“王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