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特别经典的散文)

优秀一定来自学习力

作者:黄企生

叶圣陶说:

“一辈子坚持学习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学习,才能与时代同频,永立天下。

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被首先淘汰的永远三种人:

不能拚博的人、不能进步的人、不能学习的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保持强大的学习力,才是一个人终身的核心竞争力。

网上有个故事,发人深省:

著名作家陶研研,认识一个90后的理发师,技术一流,有很多回头客。

这个理发师特别舍得投入,为了保护顾客的发质,他自费三千元钱买了一台很好的吹风机,还自费去“深造自己”。

平时注意了解这个行业流行的“新潮”和发展变化。

陶妍妍有几次预约他剪头发,他都不在店里,一问才知道,他去跟国外的造型师学化妆了。

陶妍妍不解,一个当红的发型师,不在店里好好接单赚钱,跑去学什么化妆?

理发师后来跟她解释:

“因为造型不是单一的发型,而是人的形象整体感,客户消费在升级,我要提前考虑到。我还准备明年去学服装造型。”

后来,他还准备了一个化妆包,每次给客人做完发型,都会给她们画个淡妆。

凭借高超的手艺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他的收入也是别人的好几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优秀或进取的人,从来都不会陶醉于眼前的拔尖或成功,而时刻心存危机,时刻不忘与时俱进,时刻紧追时代,而这一切的可贵之处,都来自于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学习力。

时代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如果你墨守成规、满足于在原地踏步,就算没有退步,也终究被时代的洪流,很容易远远地抛在身后。

一位哲人说过:

“一个人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单位有饭吃,而是你足够强大,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起码不会为饿死犯愁。”

当今时代,大浪淘沙,变化之快往往难以想象,没有保险的行业和工作,只有保险的能力。

你只有具备持续的学习力,让自己不断拥有进化的力量,才能在这大江奔流的时代,激流勇进,获得未来。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要素,往往不是智商、情商,也不是人脉资源,而在于有没有持续学习力。

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平庸与伟大,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往往也就来自于此!

保持持续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至少要具备三个心态:

一是对新事物要有求知的心态。

散文精选(特别经典的散文)

人对新事物可以保持好奇的心态,也可以怀疑,但不要盲目拒绝。

新事物的好与坏,往往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利用,你拒绝新事物,看似屏蔽了它,却也与机会、成长、希望失之交臂。

很多人不成长或留下败笔,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死抱旧事物,拒绝新事物。

总认为,“孩子还是自己的好”,对新事物、新变化不屑一顾,根本不愿融入和跟进,致使在高速变化和演进的时代面前,哪怕是你曾经的辉煌,也成为落日的黄花。

真的时代抛弃你,连一点商量都没有。

为什么很多人落伍,过去是人才,现在跌落为庸才,过去是名星企业、生产的拳头产品威风八面,相当当的盈利大户,如今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冲刷下,开始走下坡路,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甚至连生存都面临危机。

症结在于缺乏持续的学习力,不能与时俱进,只能被时代高速列车甩得远远。

新事物新变化往往代表方向,代表潮流,代表未来,常常是谁优先认知它、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无疑是变好变强、勇立潮头的资本。

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很多时候只有善待它、积极地拥抱它,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如果你不学习、不跟上、不长进,无论你过去多么风光,不可避免地吞了跟不上趟和落后的苦果,被时代淘汰出局,必定无疑,甚至连眼睛都不眨眼。

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丛林法则。

唯有保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能力,才能与时代接轨,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要有不服输的心态。

现实生活中,学习和提升长进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充满变数,有时与挫折和失败常伴。

有些人总是问“为什么”?

为什么,披星戴月寒窗苦读,结果还是事与愿违?

为什么,斗志昂扬地创业,结果惨不忍睹,负债累累?

怀疑自己是不幸之人,受挫之后,信心斗志丧失,放弃学习与努力,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混混算了。

这种只能赢不能输的人,也只能为失败买单,没有一点翻盘的机会。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前行道路上充满艰辛,即使陷入低谷,但从未忘记放弃学习努力,从未忘记积蓄力量, 从未忘记不断地提升自己。

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前者依旧抱怨,越混越差。

后者多半凤凰涅磐,活出精彩。

正如网上一句热门的话: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欺软怕硬,挫折面前,不放弃、肯努力、会学习,往往注定是赢家。”

人啊,从来没有什么天生的幸运,打拼人生也没有谁顺风顺水,大多数人都在疾风骤雨中挣扎前进。

虽然一次次的不顺,甚至挫折不断,但总有人一次次从未动摇退却,越是困难越不服输,越是艰险越咬紧牙关,敢于从头再来,哪怕屡败屡战,满身伤痕,也要同命运抗争到底。

这种不服输的人,幸运之神往往会青睐它,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是要有耐烦的心态。

学习力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从某种程度上,学习力拼来拼去,拼到最后,比拼的就是耐力和韧劲。

在这方面文坛巨匠沈从文堪称楷模。

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耐烦。

他解释说:

“北方话叫发狠,我的家乡话叫耐烦。

就是日积月累,甘于寂寞,扎扎实实把基本功练好,不要想急功近利。”

网上介绍:

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刚开始写文章时,寄出的稿件,都石沉大海。

但他一点不浮躁,更不投机取巧走捷径,而是沉住气慢慢钻研,写一篇文章,会修改很多遍。

经常在桌子边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不知疲倦地细细打磨。

每一篇原稿几乎都是密密麻麻,蜘蛛网似的写满了修改批注。

功夫不负有心人。

沈从文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经得住耐烦,文章才越写越有灵气,惊艳整个文坛。

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对看准的路,认准的事,耐得住寂寞,甘愿默默无闻,选择执着坚守和努力,才能云开雾散,获得重生。

一句话,耐得住寂寞,保持持续的学习力,是一个人凤凰涅磐的关键。

一位名主持说过:

“我永远没有长大,但我永远没有停止生长。

人生需要全力以赴,但是不能太着急。”

沉下心来默默蓄力,不怕慢,只怕站,终究会等到付出与回报和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著名演员张涵予坦言:

“好多事情,你得熬到一定程度,熬到火候到了。”

作家马德也说:

“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更需要耐心等待。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业更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

成功路上,大多数时候与耐力和韧劲息息相关,熬不住,出局,熬得住,出众。

古今中外,概不例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