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寄怀
作者:杨迎勋
今日立夏,这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立夏,把人们一下子从忽冷忽热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前人说的,“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我才明白了,哦,原来,立夏的“夏”,在这里是“大”的意思。它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万物此时已经长大了……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陇上進入初夏季节了,五一节,我们来到故乡陇南礼县老家访亲,家乡确实很美丽,是在绿色尽染和大海辽阔养身的好地方,这个时节还应该是春夏之交天气,畅风和煦、杨柳青青,满园子的姹紫嫣红还没有褪去,迷人的初夏已经到来。初夏,没有早春的乍暖还寒,也没有盛夏的暴猛盛烈。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却是一年中最为舒适的时候。此时屋旁路边的洋槐花开了,樱桃红了、梅子青了,池塘里的青蛙和田间地头的土狗子也叫了,正在顽强的将年前衰败的枯叶一点点吞没,它在用日夜不息的努力,似乎在告诉人们,它又一次完成了生命周期的传承。
节令意义上的春天走了,有如日历上的夏天,悄无声息的来了。春与夏的交接,没有仪式上的张扬,却有着姑舅娘亲般的亲切。古往今来凡是写夏的诗,大都难以离开约定俗成的窠臼,虽说字面上写的是夏,但字里行间里总让人有着春天的感觉,就像大地上贴地而蔓的巴根草,根扎在夏,枝和蔓却攀爬着游回到了春。初夏,在多愁善感的诗人眼里,风景与抒情揉在了一起,一切景语皆情语。悠悠人世间,一年又一年,青了黄,黄了又青的庄稼。我看到了大地一次又一次把艰涩难懂的一个又一个季节,留给了那些躬耕勤奋的人。

对于农民来说,立夏那天,最好是下场雨,预示着一年收成都有会是风调雨顺,民谚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所以,立夏,最好是雨水从天而降,滋润五谷,一年丰登,也不枉天水有“天河之水”的美名!
浅浅的香,淡淡的暖,沿着欢喜的方向,将这场季节的相逢,舒展成一滴水墨、一盏茶香,洇染成我今生最美的诗行。
就像那段流离于风中的青梅往事,浅浅地欢喜,静静地爱恋,深深地懂得,淡淡地释怀。没有海誓山盟的沉重,也没有波澜起伏的曲折,隔着山河岁月,温润如初。
酿一壶浅夏的光阴,来供养灵魂,滋养岁月情深。让绿色的希望盈满心房,让柔软的温暖妥帖绵长,让浅夏的时光,似一汪清泉,沉淀温柔,淙淙流淌。
今日立夏,恰值春夏之交,祝福至爱亲朋好友,百忙中照顾好自己。快乐相伴,清爽一夏。
2022,'5,5于先秦故里礼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