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推荐:月牙泉边思神奇

  2017年燠热的7月。我从敦煌鸣沙山骑骆驼后,便赤脚踩着发热的沙子,兴趣盎然地向位于鸣沙山北边的月牙泉走去。

  月牙泉离骑骆驼的终点不远,也就是四五百米的距离。我一边走一边仰望着基本环绕月牙泉的鸣沙山,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在这样几乎一圈高峻沙山的围卫下,鸣沙山的山脚下居然有一个千年不涸的沙中泉,真乃奇事矣,怪事也。

  走至月牙泉边,才清晰地看到她的俊秀身姿和迷人的庐山真面。这一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的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这些芦苇长的有两人多高,此时正值盛期,芦茎粗壮青绿,苇叶硕大碧绿,芦花紫红中泛着浅白,随风摇曳。为沙泉增添了几份绿色和生机。泉中有不少鱼儿在缓缓游动。由于无人打扰,这些大则二三斤,小则指长或拃长的鱼儿,依大小分成多群,漫不经心地在泉中漫游。在这广袤无际的干旱大西北,它们能在这永不干涸的清澈泉水中自由游弋,大概是沙漠与戈壁中最幸福的鱼儿啦。由于泉水清莹见底,无浊无尘,所以鱼群的一举一动,游到那儿,都被倚栏而望的游客看的一清二楚。十分欣羡这里鱼儿慢条斯里的无忧无虑悠闲生活。这尾尾游鱼不仅为游人增添了浓厚游玩兴致,也为月牙泉增加了几份灵动和怡然。不禁使人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散文推荐

  月牙泉小巧玲珑,宛如小家碧玉。我沿着泉边仔细观察了月牙泉中的所有水面与泉床,并没有发现有涌动的泉眼。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和阒然。足见泉眼的涓细与微茫。也许月牙泉中就没有泉眼吧。泉中水是靠鸣沙山渗进去的雨水吧。

  但难以解释的问题来了。月牙泉所处的鸣沙山地区,年降雨量仅有40毫米,而它的年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这沙山里怎么会有水渗入月牙泉呢?且四季有水,千年不干。沙山下这一如同月牙的清湛塘水如果放在常年不断落雨的江南,十分好理解,但放在此地就使人费解,觉得不可思议。我询问了几位当地人,他们对月牙泉的成因作了几种解释,但均使我难以信服。也许这就是个难以猜测的天然大谜。她的神奇,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使难以计数的游人,千里迢迢,集于此地,实地察看她在沙漠中的不竭之谜,但谜底逾越千年难以揭开。

散文推荐

  月牙泉的另一神奇之处便是她的千年存世。月牙泉离鸣沙山的最近处也就是一二十米远,受近在咫尺一百多米高峻流动沙山的围卫,一千多年没有被淹埋,这实在是一神奇之事。我环顾了一下鸣沙山,在她的东南方有一缺口,我揣测,是不是这一山口风烈,将紧挨月牙泉的山沙吹向后面,阻挡了沙山的前移,才使月牙泉幸免于难,幸存至今。但我思忖良久,也觉此论有些牵强,因为在西北地区,常常是西北风为盛,而东南风则弱,这样推断,位于鸣沙山北麓的月牙泉,经数场西北暴风的吹扬,北面的黄沙便会轻而易举地将月牙泉湮没。但月牙泉亘古不变,千年如初,存世至今,确是一大奇迹,这种神奇只能留于后人探索与求证。

  月牙泉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她四周被流沙环抱,与鸣沙山形成大漠戈壁中一对和睦相处的孪生姐妹,成为“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的两大相邻奇迹。愿这并蒂而开的两朵奇葩永远在西北大漠中绽放。

  在月牙泉的侧畔,建有一座十分精致的三重檐月牙阁,阁的上方挂有书写“第一泉”的匾额。在阁的周围,还建了一些配套馆舍,并栽植了一些树木,使月牙泉边形成了一小块怡人的绿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