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伟大诗人杜甫对春雨的高度赞美和由衷揄扬。

从天而降的雨,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推动着中国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发展。就是到了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雨与人类同样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离。不过,雨是大自然的产物,由不得人类控制。它时而大雨滂沱,淫雨连绵,造成洪水泛滥,江河横溢,给人类带来凶险与横祸。时而又善解人意,在大地稼禾需要雨水润译和浇灌时,它慷慨及时地飘落大地,为祖祖辈辈农民解除旱情,消弭旱魃。使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自古洎今,这是苍生每时每刻都企盼的关乎民以食为天的大事和最美好的綦切希冀。尤其是在春雨贵如油的春季,下一场知时节的好雨,使黎民能及时耕种,播下丰收的希望,那是人们最惬意的一件幸事。在生产力低微的古代,能否下一场透墒的春雨,将会决定一个贫苦家庭的生死命运。这不是耸人听闻,解放前,因无春雨,导致绝收,致使诸多穷苦人家背井离乡鬻儿卖女的事例便是佐证。

地处冀豫交界的邯郸,历来是缺雪少雨之地。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雨水更是难以光临邯郸。不少年份,东北的连绵秋雨下的庄稼难以收割,融化的冬雪浸泡的大地难以播种;山东的暴雪铺满麦田与山川;就连难见冬雪的江南也雪压翠竹,埋住青禾,唯独邯郸难觅雨雪。特别是2020年的鼠年,不但疫情逞凶肆虐,而且一年几乎无雨,身处北方的邯郸一冬没见雪的踪影。勤劳的邯郸人民,虽然修砌了不少水利设施,但因少雨,一些不能浇灌的旱地依然靠天吃饭。望着干枯的麦田,农民只能仰天长叹,束手无策。如果没有南水北调渠水引入长江水,恐怕人畜饮水都成燃眉之急的大事、要事。

华北缺雨!河北缺雨!邯郸更缺雨!
2021年2月24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播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河北南部有雨夹雪,且主雨区集中在邯郸一带。听到这一消息,久旱盼甘露的邯郸人欢欣鼓舞。城乡哗然,纷纷议论这场迟到但确是及时雨的将到雨情。不少人还用手机在亲朋间转发着这一喜讯,表达着对下雨的亟盼之意。

当天傍晚,邯郸天空暮云叆叇,雨云如期而至,雨意渐浓。晚7时许,久盼的雨雪开始降落邯郸干涸的大地。邯郸迎来了2021年首场大雪。不少年轻人涌上街头,拍雪景,留雪影,打雪仗,近似疯狂嬉戏打闹,拥抱着这久违的大雪。因是气温较高的春季,所以这场雨雪时而雪花漫舞,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时而雨滴淅淅沥沥,滴滴答答,不紧不慢,不疏不缓,不急不燥,不暴不骤,不曾间断。一直到早上7时,雨雪方止。

早上起来,望着房上、路上、树上、地上、山上、田野里的皑皑白雪,人们喜不自胜,深深呼吸着这雪后的甜润空气。欣赏着这一夜间便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领略着遽然骤变的大美自然风光。
因气温偏高,25日下午,仅半天多时间,厚厚的积雪便基本消融殆尽。这场“当春乃发生”的春雨给邯郸的小麦和油菜等农作物浇了一次返青水,为复苏抽芽的树木花卉和山花野草落了一场生长的催春水。及时润泽了古赵大地。借此春雨,邯郸定将万物萌生,生机盎然,麦苗茁壮,鲜花盛开,春色满园。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