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列进入甘肃敦煌站,一幅幅表达敦煌石窟艺术的壁画便映入眼帘,使人顿感一股西域风情扑面而来。走出车站,广场上由近百靓丽少女组成的专业歌舞队,专门向我们这些旅游团的到来跳起了欢快的敦煌飞天舞。那华丽的服饰,长长的水袖,轻盈的舞蹈动作,甜美的微笑,舒柔的音乐,向游人送上了一段段具有西域风情的轻歌曼舞,使人看的陶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开。

导游小张是一位靓女。她热情大方,善于谈吐,易和游客勾通互动,使游客与导游彼此在瞬间便建起了如同家人的互信关系。小张如数家珍般地在途中向游客介绍起了敦煌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暨旅游景点和其故乡基本概况。

从她的讲解中我得知:敦煌为一县级市,常住人口19万多人,位于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中下游绿洲腹地,,总面积312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原一个地级市的两三倍。隶属酒泉市。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有著名的鸣沙山,黄沙高耸;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全是沙漠覆盖;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与天山余脉相接,全是戈壁;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平均海拔1139米。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不足4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敦煌的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四点五。

听到此,我插话问道:敦煌几乎被沙漠和戈壁包围,那水的问题如何解决?张导游嫣然一笑说:我们敦煌人主要依赖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供水,所以我们十分珍惜用水,才保住了敦煌这片绿洲,并通过植树造林,一直在扩大敦煌的绿地面积。我听后,十分敬佩敦煌人与沙漠、戈壁抗争修造绿水青山的壮举。

车入敦煌市,安排住宿后,导游便安排我们到敦煌博物馆参观。在这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里我详尽了解了敦煌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辉煌现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点:一是自汉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到达敦煌后,敦煌成了出玉门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出阳关沿天山南麓南北两条道路的重要汇合点。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客商在此云集,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二是公元400年,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西凉国国都。三是仅为县级市的敦煌当今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强市。凭借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月牙泉和鸣沙山三大景区,每年的旅游人数高达1500万,其中境外游客达7万多人,全年旅游收入多达150亿元。

经过乘车在敦煌市区主要街道的走马观花游览和晚饭后在繁华街道的散步观看,吾与同行的游客发现,敦煌市虽然市区面积不大,也没有超高层的楼、堂、馆、所,但楼阁俨然,街道洁净齐整,没有一人占道经商做生意。车与人均按红绿灯行走,有章有序。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多了几份宁静与安然。另外,敦煌市内多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电影院的完善和旅游展板的密布,以及绿化、美化、亮化系统工程的提升,足见该市对文化旅游的重视,不愧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