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上班,微信朋友圈就有著名作家陈忠实突然病逝的消息,刚开始发帖者还不确定是否属实,没过多久,官方发布的消息就给予了印证。起初的感觉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这样伟大杰出、让无数人敬仰爱戴的作家,也没能走出这个千百年来世人总结出的怪圈。随着朋友圈内发出的消息和悼念的文字越来越多,我也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和难过之中,脑子里翻来复去地想不通这一事实,心情格外低沉复杂。
多年来,对于陈忠实的认识和印象,就是那部吸引打动了无数人的《白鹿原》小说和那张能够绝对代表陕西人性格的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还有在任何场合满口字正腔圆、雄浑有力、朴素无华的标准陕西话。我经常自豪固执地认为,陕西出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把陕西人骨子里和脸面上的一切都入木三分地刻画完咧,把陕西人所有的性格和特征,也毫无掩饰地呈现给了世人。若是出省学习旅游,有外省的朋友问到陕西,我总是把心目中的这几位大家推介给他们。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要研究了解陕西,拿这几位的书认真看上几遍,陕西人藏在身上的垢痂和眼里的胶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会熬煎看不透陕西人特有的潜质与优秀的品性。

过去有人评论,陕西人特别是陕西作家有股子”二杆子”劲,做起事来不要命。路遥是拼命写作挣死的,轮到陈忠实,这个年龄过早离世,原因大致亦是如此。陈忠实总结他一生写作时说过:”踏过泥泞五十秋”,”写作象蒸蒸馍,中途不敢把气漏了,气漏了,蒸出的馍就是夹生子馍”。形象地道出了写作之路的艰辛和不易,仿佛也看到了他叼根卷烟,踱步在白鹿原老家的村巷路上,苦思冥想,构思创作的情景。
我是去年开始才迷恋上在手机上写些东西,刚开始在有关杂志平台发表后,就有朋友笑侃我的文风有陈忠实的影子。那时根本没当回事,心想自己的水平离陈忠实十万八千里,虽梦寐以求,但遥不可极,脱了鞋几辈子都撵不上。

加入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后,有多篇文字在《丝路金融文学》平台发表,微信转发时,前面的图像总能显示出陈先生与陕西作协副主席王蓬,在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的合影照片,也许是沾了这张照片影响力的光,点赞、评论、转发的人很多。心里不免暗自窃喜,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得到陈先生的接见指导,这个美梦还未做完,谁料今早就见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陈先生给村里人写过这样一句话:”睡觉就睡到自然醒”,但他这一去,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化国有人悲梦短,幽地谁来仰余光”,虽与先生素不相识,距离太远,也悼陈忠实,为中国、为陕西、为痛失陈忠实的中国文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