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美食啊美味,红薯粉条

红薯粉条富含钾和膳食纤维,是用红薯的淀粉作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美味食材。红薯粉条柔软嫩滑,晶莹剔透,营养丰富,爽口宜人,适合做凉、热、荤、素、炒、烩、炸、蒸等各式菜肴的配菜,且不易煮烂,口感绝佳,加之具有润肠排毒、营养保健的功效,成为老少皆宜、人人乐享的常用菜品。

关中人把制作粉条的过程称作”漏粉条”或者”挂粉条”,用”漏”、”挂”二字维妙维肖地描述出了制作粉条工艺过程。漏粉条要选择在冬季天寒地冻的时节进行,而且要几家亲戚邻里合伙。将初入冬时做好的红薯淀粉取出,用棒槌或擀扙碾细,放在密筛子中筛净杂质备用。给大锅内添水并大火烧开,将适量红薯淀粉倒入大盆,加清水调散,再用滚烫的沸水迅速冲入,形成稀稠状,此过程称作”打熟芡”。在”熟芡”中加些许白矾,五、六个人围在大盆周围,边向内加淀粉面,边使劲反复揉踩,直至韧性适中,形成粉面团。粉面团软硬要适当,抓起一团离手时,少许徐徐垂落且不断线,即可上勺漏丝。

散文:美食啊美味,红薯粉条

漏粉条时,气氛场面最热闹壮观。掌漏勺的、递粉团的、烧灶火的、拔粉条的、穿杆子的,各司其职。拉起的风箱有节奏地响动着,沸腾的开水蒸汽弥漫整个屋子,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大声叮嘱着下一环节注意事项。干活中间为解乏,有人说上一则笑话段子,情绪立刻亢奋起来,爽朗的笑声都能把房顶揭穿。屋外虽是寒冬腊月,数九寒天,屋内掌漏勺的人光着膀子,手端专用漏勺有条不紊地接着递来的面团,一手使劲持着漏勺,一手握紧拳头用力锤打,使粉团粗细均匀地漏在开水锅中。掌漏勺的人是整个流程的总指挥和技术大拿,漏勺距离开水的距离要适中,离水高,漏出的粉条细,离水近,粉条则粗,而且拳头捶打粉面团的力度也要拿捏准确适当。

散文:美食啊美味,红薯粉条

围在锅台前的人要时刻观察粉条入锅后的情况,等粉条沉入锅底再浮出水面时,迅速挑拔到临近的凉水瓮中冷却,另一人则用准备好的二尺见长的木杆将粉条规整地挑在杆上,疏理规顺后,再提着粉条杆,在另一凉水瓮里二次冷却,并且要不停摆动,直至粉条松散为止,然后挂在院内架子上等待晚上冷冻。

散文:美食啊美味,红薯粉条

经过一夜刺骨寒风的冷冻,架子上的粉条冻结凝固在一块。选择晴朗天气在村巷院落向阳处拉上绳子,天不明就添柴烧火,将凝冻在一起的粉条再次在开水锅中摆动消开,挂绑在绳子上进行充分阳光晾晒。这时候村道两旁到处飘舞着的粉条似银练一般随风摆动,主人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双手不停地来回翻挪着。干透后的粉条捆绑后就可以入库食用,一般可以存放一年时间。

散文:美食啊美味,红薯粉条

据说粉条的食用已经近四百余年,长时间的烹饪研究,使得粉条在多种菜品中都使用着。东北人的猪肉炖粉条,四川人的麻辣粉条,远近闻名,已融入到全国人的舌尖上。关中人凉菜拌粉条,热菜炒粉条,汤菜煮粉条,还有粉条豆腐包子等等,几乎多数菜品都将粉条加在里边,大家津津有味地食用着。

散文:美食啊美味,红薯粉条

前些年关中人做席面宴请新女婿,中间两道菜就是热汤粉条,汤粉条用筷子难挑,挑出后又容易滑落,以此故意观察新女婿的吃相。有一憨厚莽撞小伙爱吃粉条,忘记了家人不让在席上吃粉条的叮嘱,看见粉条汤碗,口水直流,不顾吃相难堪就肆无忌惮挑着往嘴里送,还不停地滋流滋流地吸咬着,挑在半空的粉条子漏了一桌子,女方家看此情形,说死活都不再愿意这门亲事。结果小伙子席还没坐完,这门亲事就了结完蛋了。

红薯带给人们的吃食品种琳琅满目,丰富多样。我们在享用的同时,把红薯的生长过程和红薯食品的制作流程仔细回忆品味,也许更能品尝感受出红薯的绝佳味觉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