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经典:过年接客

春节后单位收了假,年就算基本过完,干公家事的人接受春训学习,教育收心,庄稼户也开始筹划忙活地里的活了。十来天没见面,见到后更显得热情稀罕,相互问好祝福,谝得较多的话题是过年招待客人的事,都觉得繁琐劳人,普遍希望简单随便。

散文经典:过年接客

去年就见一位老者唠叨他家的过年招待。老者平时住县城单元房,面积不足一百平方,过年熬煎亲戚来的多,没办法招呼,年前就举家搬回老家窑洞内准备,清扫灰尘,生起火炉,割肉蒸馍,置办年货。老者姊妹多,外甥侄女也就多,初一接待了一整天本族里的晚辈,初二清早便开始准备接待外甥侄女,摆炸果、烧茶水、切凉菜、温白酒、抹桌子、端凳子、洗筷子,老两口忙得不亦乐乎。

刚刚生起灶火,门口的汽车、摩拖车喇叭声就响个不停,叫舅舅叫妗子的,叫伯叫婶的,叫老舅叫老妗子的,叫爷爷叫奶奶的,一拔一拨拖家带口,兴高采烈地纷至沓来,整个院子和窑洞内象炸开了锅,异常热闹。之后就是倒茶递烟,请吃茶果,话年景,唠家常,分发压岁钱,上桌吃饭,敬酒敬茶,猜拳行令,桌子前和炕头上到处是人。吃完饭,给客人回了礼,不等送出大门,中午的客人又到了,接着按照程序继续招呼。就这样紧紧张张忙碌了一天,晚上看到满屋子的狼籍样场,顾不上收拾,睡在炕上连翻身的劲都没咧。

老者性格开朗,爱开玩笑,给来拜年的晚辈讲:明年过年,你们给我打个电话拜年就行咧!实在要见面,我提着礼当去你们家,叫我和老婆自自然然地吃一次现成饭,就权当给我把孝行咧!

散文经典:过年接客

我有一朋友,老家的亲戚多,七姑八姨,叔伯娘婶,算下来几十家。朋友年前就要准备好若干份礼品装进后备箱,他们那里老传统多,每到一家拜年,都必须吃饭喝酒,在极度热情下,那怕端上来的饭席动一筷子,喝一口酒,吃一口菜,掰一口馍,主家才算招待过,转一天亲戚,胃几乎能撑破。朋友说到这些,也叫苦不喋,拜年吃饭几乎成了烦心的负担。

散文经典:过年接客

过去家家日子都相对胶结,加之信息交流和道路交通都欠发达,大家拜年走亲戚的路途,步行就需要半天,平时也很难吃到带腥的肉食美味,走亲戚一定程度上就是图个吃喝,落个肚圆,解解嘴馋,互致问候,见面寒喧。如今信息通畅,交通便捷,平时的饭食比过去节日的还要好,几乎天天都在过年。我就想,把过年待客的形式和花样变得简单些,破些那么多的陈规陋习,减轻待客人和拜年人的负担,把关心和问候用在平时,腾出手脚,享受节日的安逸休闲,其乐融融,也算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大进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