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伙最近的舌尖味蕾感觉如何,说句实实在在的真心话,我已经口寡嘴馋到极限了。防疫宅家一个多月来,没有闻到过一丁点儿街道上食堂的饭香味,虽然居家变着花样地自己做饭,吃得能算上是惬意舒服,但客观地讲,家常饭还是没有饭店菜品的绝美味觉。你仔细想想,人家厨师必竟是专业吃这碗饭的,色香味的合理搭配,麻辣咸的调料拿捏……那可是口口相传,人老几辈继承下来的。你只要认真欣赏一下各个厨师的富态长相和炒菜时的娴熟动作,瞅一瞅菜盘子,闻一闻菜味道,涌出来的酣水都能流到腿面子上。

人的食欲味蕾不能随便勾引。今天看新闻,说是蒙古国的总统疫情期间来华访问,吆了三万只羊来慰问捐赠。这么大一群羊,浩浩荡荡地送来,叫人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关中地区的羊肉泡馍,汤清、肉烂、味鲜,再配上烤得微微焦黄的烧饼馍,夹油辣子咬新蒜。再讲究一些的,几个人要上一大盘羊肉墩子或杂烩墩子,加几道小菜,边吃边谝,肚子咥饱,肠胃温暖,浑身舒畅,干活上班。

要说能做正宗清汤羊肉的厨师,还要数我的老家澄县。“澄县老哥”的清汤水盆羊肉,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一道饮食文化名片。 所以我就蠢蠢欲动地梦想,能不能组织一伙澄县厨师,到湖北疫情灾区,垒灶烧火,熬汤煮肉,把蒙古国送来的三万只羊,精心烹制好,给救命防疫的每一名医护人员,给遭受不幸的每一个家庭,给身心受到创伤的每一个湖北人,每人送上一大碗能够暖身、暖心、充饥、鼓劲的清汤羊肉!民以食为天,如果这个梦想计划能够实现,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呀!

历史上的天府之国,最早是指我们关中平原。老百姓囤里有粮,街道上的饭菜食品样样就多。呼肉蒸碗、羊肉泡馍、牛肉煮、葫芦头、油糕、油条、甑糕、麻花、包子、粽子……这些都是早点的大众招牌饭。各地还有各地的特色,比如渭南城里的豆腐泡。从渭南任何一个居住的地方向卖豆腐泡的店面走,绝对不会超过十分钟就能碰到,哪一个背街斜巷都有豆腐泡馍店。一块饼子掰成小块,老板俯身从热瓮中铲出热气腾腾滚烫的嫩豆腐,顺势覆盖在碗中的馍块上,空掉豆浆水,调上特制的辣子油和各种调料,外加两勺香椿沫,便扯开嗓子嚷嚷着招呼:味重、辣子多!谁的?端饭!小心烫手!老浆、豆浆都新鲜,自已动手倒!吃饱渴好!辣子不够随便再加!
我发现,在渭南赶早吃豆腐泡的人特别多。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吃一碗得排队等上半天。豆腐谐音“都福”,纳福纳祥,健康实惠,香味独具,吃过三回准能叫人上瘾。在渭南呆过一年的人,我敢料定,一星期不吃一回,肯定就口寡嘴馋得受不了。

关中盛产小麦,麦面馍的花样先不说,现在全国人民都知晓老陕的油沷辣子裤带面。比盆盆都大的福字老碗内捞上一碗雪白筋道的裤带面,葱沫、调料、秦椒面置于中间,将一勺煎得滚烫的菜籽油迅速泼在上面,随着一声吱吱啦啦的诱人声响,沁人心脾的辣香味立刻窜到喉咙里……如果这时候你问一声圪蹴在凳子上吃饭的关中汉子:香不香?那汉子肯定会美美实实地打个饱嗝,喜滋滋地吼着回答:香!香得很!香得很!差一点都把人香死咧!
刚才说的这碗油沷辣子裤带面,其实做法最简单。关中的好面食还多着哩!扯面、撴面、宽面、细面、揪面、劙面、焖面、炒面、连锅面、臊子面……单臊子面一项就分多种,酸的、咸的、菜的、肉的……平常到面馆吃面,看心情挑着下单,想怎么吃就怎么点。吃完面再给肚子压进去半个蒸馍,喝半碗原汁面汤,抹嘴结账走人,既方便又实惠。
闻名遐迩的陕菜更不敢拿出来细说,说上半截子,肯定口寡嘴馋得就爱不了。正规一点的宴席,八凉八热,鸡、鱼、肘子、海鲜、汤品带全,凉菜四荤四素,简单的一道凉拌红萝卜丝,刀功那可是了得,粗细长短一律齐整,下口爽,味道特,酸甜咬合适宜,招待外地客人,定能获得啧啧称赞。

咱普通老百姓吃不起大餐,鱼鳖海怪、蝎子长虫、飞禽走兽,咱也不敢吃,现在更不敢胡乱偷吃,一旦叫逮住,法办坐牢不说,可能还会传染疫病,把大烂子就惹下咧。现在街道上大众化的食堂饭店一家挨着一家,全国各地的名优小吃做法讲究,都是连锁化经营管理,做出来的菜品地道正宗,川菜、湘菜、鲁菜、粤菜应有尽有,成都、重庆的各式火锅、麻辣烫菜,现在估计也能单人单锅享用,吃一次,嘴角能被辣麻得不停发颤。还有什么米皮、凉皮、肉夹馍、冰封汽水,烤肉、烤鱼、烤鸡翅、冰镇啤酒……这些都是简餐,适合少数几个人尽情享用,只要解决了嘴馋口寡就行。
你说有意思不,我就只是想把防控疫情以来的真实欲望和口寡嘴馋的真实现象记录下来,每当津津有味地写上一段,口寡嘴馋得就受不了,酣水不由自主地往肚子里咽。我觉得在当前这么大的疫情灾难面前,本不应该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再怎么口寡嘴馋,还是应当忍一忍,再乖乖等上几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