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喜面食,除了各种花样的面条,主食是馍。其它地方的人怎么样吃馍,了解不多。关中人吃馍,是一道风景,有它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关中人把吃馍叫咥馍。咥是关中专用方言,大笑着很豪放过瘾地吃至极致之为咥。在地里黑水汗流地干到欢实处,家人提着一篮子蒸馍送到地头,扯开嗓子大喊:“哎!哎哎……歇晌来呀!咥个馍再干!”锄头锨把撂下,三五步奔到地头,双手在衣服上揩擦两下,或圪蹴或墩地,捏住热气腾腾的蒸馍就送到嘴里,三两口就吞咬了下去,噎住了拍拍肚皮,打两个饱嗝,提起水罐仰头就喝,接着继续狼吞虎咽地咥,直到浑身冒着热气,馍篮篮见底方才罢休。

传说过去一富裕人家掌柜请长工,预先蒸了一锅麦面馍,让求工者先吃饭,悄悄观察吃相和饭量。能吃就能干,咥馍多才能扛得起重活。一篦子热馍刚端上来,就被几位求工者三下五除二咥进了肚子,仍不尽兴。几位求工者面面相觑,相互指责咥的数量过多,不好意思再继续。掌柜的暗暗窃喜,心生一计,让家人在蒸馍时故意将面和硬,揉面时再加上用木杠子反复按压,并将原来的两个馍剂子连接在一起,然后才上锅。如此改进后,出锅的蒸馍一个顶俩,外形像个短木杠子,就形成了所谓的“杠子馍”。杠子馍在以后的水利工地、工矿企业、机买单位广泛普及,一度时期成了令人口舌生津的鲜物食品,让人追求奢望了好多年。

馍以麦面为原料最佳,关中人将麦面馍又称“麻糖馍”。尤其是用上等白面粉蒸出来的白面馍,在粮食短缺的年代更是缺物,过年过节才会有一点儿。小时候老辈人常念叨:“油粮标准一百八,不敢把馍给娃娃,给了娃娃饿自家。”馍是珍贵食品,亲戚朋友相互来往,送几个馍,那就是重礼大礼了。
学生时代背馍求学,一个礼拜用粗布包背两回馍。学生娃饭量大,一顿至少得咥三个馍。我妈提早就筹备算计,保证让我每顿饭有两个“麻糖馍”,外加一个玉米面馍或糜面馍。“麻糖馍”下口利,两天就咥完,第三天只好啃剩下的玉米面馍或糜面馍,杂粮馍酥,容易掉渣,一只手往嘴里送,一只手展开等着馍渣子到手心掉,临了还要将馍渣渣送到嘴边边吸边舔,手心舔了个一干二净,一丁点儿渣渣都不敢剩下。

能吃上馍,就是件幸福的事,高兴感恩还来不及呢!关中人吃馍,花样多得很。从馍盆里摸一个冷馍,顺手刨一根生葱或拿一根青辣子,拿馍的手心捏一点食盐,一口馍一口生葱,一口馍一口辣子,吃一下蘸一下,匆匆忙忙走到村巷,天南海北地谝天论地,滋滋润润地享受着平常人的惬意生活。
馍要吃得过瘾,最有味的还是热蒸馍夹油辣子。掰开热馍,中间抹摊些油沷辣子,捧在手心先欣赏观察,在何处下口,都要筹划到位。对准目标美美实实地咬一口,挤出的辣子油把嘴唇能整个染成红色,麦香、辣味融合在一起,馍咥完了,还津津有味地伸出舌头反复舔舐着嘴唇。

关中人吃饭,一天三顿都离不了馍。早饭花样多,羊肉汤、糊辣汤、豆腐泡、牛肉煮、葫芦头……等等,都是变着花样将馍烩在一起吃。午饭面食多,吃完必须掰半截馍压一下,这样出门不招风受凉,才算是吃得实在过瘾,完整满足。晚饭不用说,稀饭、小菜,讲究的人抿两杯老酒,馍夹辣子就小菜,先吃滋润再转街散步,遇到熟人问候唠嗑:“吃咧?吃得啥嘛?”“馍!馍把人肚子撑胀咧!踅摸一圈,为的是尽快将馍饭消食克化……”
关于吃馍,酸甜苦辣的经历很多。现在顿顿饭都有白馍,就是在天堂过的日子,即便是这样,还需珍惜。随意把馍丢弃浪费,就遭孽忘本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