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慢慢地发现我有能力去记录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于是我便开始去做了,我清楚地知道,漫漫的生命里,值得我去记录的人、事一定会有很多。我可以写茫茫人海中遇到的人,听到的故事,看到的风景,错过的感情,亲历的离别,背负的青春,承受的孤独,历经的四季,途游的岁月……从提笔到如今已有短短两年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道阻且长,任重而道远,对于来期,更是学无止境。一直以来,不少人问我为何写作,我回答的都是;“我喜欢记录生活,人生或多或少的无趣,除了就这样活着以外,我还想做一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免得将来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回首往事时,只有一些照片而已”,当然,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并不是只有写东西而已,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件自己喜欢想做的事,即便你以生活所需为理由,这并不矛盾,拿我自己来说,我暂时靠写东西根本就养活不了自己,但我在工作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这个爱好,我想以后也不会放弃了,我们虽然选择不了做什么事,但我们可以选择过怎样的生活做怎样的人,的确,这很容易却又很难。
许久以来,我一向对人解释道,鄙人绝对称之不上作家,更不是一个文人,作家在我内心深处是一个极其敬佩的称呼,他们记录了一方水土、一片风情、一个思想、一个灵魂、一个社会、甚是一个时代,在思想上延续着人类无数的优秀灵感,在精神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使得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心灵上有一个寄托,作为一个喜欢记录生活的人,只是写过几篇不成气候的文章,所写的东西也都是一些寻常之事,没有妙语连珠的字句,更加没有此起彼伏的情节,又怎敢妄称作家。至于文人,老实说我是比较反感这两个字,当然我讨厌的并非是字而已,而是古往今来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连自己生活都无法满足,自诩清高看不惯世间之事,动不动只会提笔抒发满腔幽怨之人,也难怪从古至今会有文弱白面书生这种称呼。在我内心,所谓文人,要么如陶渊明那般果断,要么如辛弃疾那般豪迈,要么如朱自清那般高洁,而那些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空口说白话之人,任凭你文采造诣再高,在我看来,也只是一个“废人”。而我是一个“俗人”,既没有文质彬彬的谈吐,也没有仪表堂堂的装扮,我和很多人一样,并不是随时都抱着书,经常熬夜打游戏,和好友之间谈话也时常“出口成脏”,喜欢吃葱蒜,是一个口味极重之人,而我本人看起来并不瘦弱,皮肤黝黑、腿毛旺盛……反正所有有关理想中的文人特征,我一无所有,试问这样的人,怎敢称为文人。
既然是喜欢记录生活,就难免会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所以作为喜欢记录生活的人的亲人、朋友、同学、至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有可能会被写进我的篇幅,被我用文字记叙。有一天胡女士问我,为什么你都写了别人,没有写过我呢?这样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作家也曾描述过,和他们一样,我在很早之前便思考过,我是想写很多人的,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巴不得将我毕生所见之人尽数描写,更何况是至亲之人。一方面于我而言,无论是写景或是写人,都须得随心而发,心中有所感触,笔下自然生成,若心中毫无波澜,则写出的东西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另一方面,对于想写之人而迟迟不动笔,是因为我还没有把握怎样描述,因为这样的人只占有少之又少的部分,他们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定是极为美好且重要之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将他们描述得如同我内心所认为的那样,就如同一只灵蝶守护着一朵娇艳盛洁的花蕾,容不得有任何污渍沾染,所以下笔极为谨慎,倘若在某一个时刻遇见了某一个契机,心中有所感触,我觉得可以了,不用刻意为难的去组织语句,而是随心所欲的畅所直言,那便真的是可以了。
我之前是在一个写作软件上进行创作,那个软件倡导一种“日更”的方法,于是我便看着许多人坚定般的许下诺言,誓必要做到日日更新,但其结果可想而知,时间一长,人们就顾不得文章品质,甚至于为了满足日更,胡编滥造的写一番。我个人觉得挺不解的,写作如果是一件令你痛苦为难的事,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并非你天天写、时刻想,才证明你是在不停的创作。我自己一向是提倡由心而发,有好几次,有几个粉丝通过我的公众号加了我的微信,让我帮他们写一篇作文,还告诉了我题目,我只得回答他们说我不会写,就算写也写得不好,他们很惊讶般的问我,你不会写,你是开玩笑的吧?我当然不是开玩笑的,我从来就不喜欢那种固定化的模式,指定让你写什么就得写什么,若本身对一个题目所给定的范畴没有一种切实的体验或是好的想法,这样的文章是枯燥的。回想起来。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写的作文,绝大部分都是瞎编乱造,完全凭着想象,但那时候的作文并不是让我们写科幻悬疑啊!
而一谈到写,其实我目前很少动笔写,大多时候都是用手机和电脑码字,顶多就是将初成的篇目打印出来,再用笔修改,究其原因是因为我本人的字写得太难看了。我的字体自成一脉,风格“龙飞凤舞、鸡飞狗跳”,飘逸中带着洒脱,洒脱中透着不羁,不难看出,我个人想表达一种崇尚自由的心情。读我的字,要么才高八斗,要么学富五车,否则你很难看懂,当然这个“优良传统”延续已久,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绝对没有因为字迹而被老师称赞过,相反,很多老师对我人的印象可能还没有比对我写的字深刻。其实我本人倒满不在乎,毕竟我从未想过成为一名书法家,中途也曾尝试过练字,后来都以失败告终,我想我写字的风格就如同我的秉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其实我应当多写的,毕竟写东西写东西,要用手写才算数,对于这一点,我以后真得认真反思。
我喜欢书写散文和随笔的题材类型,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专业的学术定义,什么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什么散文具有形散意不散的的特点,当然这些都没有错,但对我而言,读起来是否让人感到舒适,是我一向评判文章的标准,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散文是浪漫而舒适的,就算是在描写一些悲伤的事时,作者所运用的语句是婉转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流于表面的,就像一阵从清晨山谷吹来的一阵凉风,不仅柔美动人,而且沁人心脾,所以我认为散文不适合带有批判目的,就如同你非得让久经沙场的战士,端着杂乱无章的针线盘,这和他本身的气质本就不相符合。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在我记录自己的时候,我大可以推心置腹,但也并不是说毫无保留,但在描述内心情感情绪时,我一定是毫不吝啬的,因为我始终无法做到在内心深处自己和自己说谎。但当写到我愿意动笔记录的人时,我尽可能的不会描述不好的一面,这并非不是实事求是,于我而言,我虽然心中时常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倘若需要抨击什么,我完全会以另一种形式的文体呈现,更何况我是在记录我身边的亲友,记录生活,生活虽然无比现实,但美好和丑恶是共存的,而我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
回首往事时,那里还有精力去翻开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而且记录不好的一面这件事我认为毫无意义,人生经过岁月的洗礼,还有什么是看不开放不下的,那时的我回味的应该是生命的美好。也许所站角度不同,我呈现的观点和当事人的观点又或者是当事人在别人眼中的观点,一定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我所表达的一定是内心真实所想,至于准确与否,也实在不好判断。
我以为能被人写进文字中是一件浪漫且幸福的事,那时的你不仅仅只存在这个世界上,若干年后,当我们消失殆尽时,说不定会有人刚好翻开一本旧历而读到了你,那时他便知道,这世界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生命的存在便多了一种方式,而作为一个喜欢记录的人,我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别人写进文字里。
暂无评论内容